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简介
为贯彻国家有关战略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和教育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面向行业产业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行业企业开展联合培养,设置“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现代产业实验室简介
现代产业实验室面向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依托学校电子与信息学科优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完备的产业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数字智慧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实验室目前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45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特聘专家4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入选者6人;教授19人,副教授10人,研究生导师39人,是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主战场,致力于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5G应用、物联网、网络安全等产业方向上的硬科技水平和发展潜力,通过重大创新平台、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戮力打造成果转化转移的示范区和提升科技创新硬实力的重要基地。
二、培养模式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以区域产业发展为牵引,强化“产学研用”体系设计,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有机结合,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全要素集聚引导学生学习真知识,历练真本领,解决真问题,产出真成果。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工作”的方式,课程教学环节在校本部进行,产教融合专业实践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培养企业开展。该项目采取双导师组指导制度,由校内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
三、招生方向
“现代产业实验室联合培养项目”与相应学院执行统一的招生、复试政策。主要方向如下:
学 院 |
招生专业 |
招生方向 |
研究方向 |
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机械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控制工程与智能感知 机械 |
微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集成电路工程 |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网络空间安全 |
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信息 |
现代产业实验室 联合培养项目 |
电子与通信工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部署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电子与信息学科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政校企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能够快速深度融入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打造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标杆,学院特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与长三角片区行业企业开展联合培养,设置“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模式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积极探索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到综合系统构建的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着力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一体化教学科研高地。
学院“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的招生、复试与其他专业同步进行。入选该项目的研究生,将采用“双师指导+课程学习+企业或校企联合实验室专业实践+学位成果(论文、报告、作品、硬件、软件等形式)”的培养方式,遴选学院高水平研究生导师作为学术指导教师,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企业导师协助指导,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研究所、企业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打造真本领、解决真问题。
学院“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所录取学生,课程教学环节在校本部完成,产教融合实习实践环节依托长三角片区联合培养企业进行,其学制和学位要求与学校其他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全一致。
二、研究方向
学院“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如下:
学 院 |
招生专业 |
招生方向 |
研究方向 |
主要研究内容 |
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数智孪生 |
面向军民领域数字化建设,在产品和系统的数字化设计、生产、效能评估、智能管控等领域重点突破 |
信息网络 |
面向6G通信及综合业务,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电磁信号一体化处理与融合 |
主要开展电磁信号一体化处理、智慧交通和车路协同与多元信息融合、复杂电磁环境感知与阵列信号处理、车联网与物联网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
智能感知 |
面向未来无人技术发展,开展多源信息收集与获取、智能信息处理等研究 |
电磁认知与射频综合 |
开展电磁理论与应用研究,解决天线、射频、电磁安全、电磁认知等核心关键问题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智能装备计算机系统 |
面向智能装备开展嵌入式高性能异构智能计算系统、国产化嵌入式数据库、高可信计算机软件验证系统、智能软件、智能数据感知与处理、智能装备及网络安全,5G/6G与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机械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智能机器人 |
研究智能机器人机/结构创新、信息处理与控制、集群规划与控制、系统集成与应用等理论与技术,致力于形成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智能终端和以机器人为智能终端的产业研发新模式。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先进光电成像与器件 |
面向未来光电器件技术发展,开展光电器件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先进成像应用研究 |
微电子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集成电路与系统 |
面向重大卡脖子问题,开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突破 |
后摩尔器件与芯片 |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开展后摩尔新型微电子器件和芯片攻关 |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网络空间安全 |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安全、工业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学院 |
电子信息 |
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 |
人工智能 |
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无人系统、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场景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与大数据、5G、新型光电、人机接口等新型技术的融合探索 |
三、奖助政策
学院“一体化交叉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所录取学生,除具备与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的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和助研津贴之外,在杭期间还可额外享受联合培养项目津贴(6000元/人/年,按月发放),以鼓励研究生专注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四、咨询方式
1、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通信工程学院:029-88204753;
电子工程学院:029-8820227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29-88201901;
机电工程学院:029-88204736;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029-88202554;
微电子学院:029-88202505;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029-81891650;
人工智能学院:029-81891373。
2、产教融合基地:
17778966525(王老师);
15250982581(杨老师);
15757103227(袁老师)。
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简介
“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由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高新区)和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签约共建、昆山阳澄湖科技园牵头组织筹建的全国首个校地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基地建设以“政府支持,教指委指导,高校支撑,服务企业,产教融合”为宗旨,结合昆山主导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健全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地企协同育人。
基地面向光电、半导体、新一代电子信息、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吸引接受联培模式、以工程硕士为主的研究生进入基地和联培企业进行学习科研实践。基地与企业、高校、导师、学生根据需要签订联培协议,补贴6~15万元/生用于产学研培合作。学生在高校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并成长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提升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能力、企业科技竞争力和昆山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助推昆山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构建,促进人才科创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昆山市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总人口255万,其中户籍人口90.3万,辖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8个镇。沪宁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上海虹桥机场仅40分钟车程,京沪高铁穿城而过,沪宁高铁在昆山设有3个站,苏州地铁S1号线途径昆山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贯通,形成沪苏昆同城效应。昆山人文荟萃,是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先贤的故乡,祖冲之曾在此担任县令。“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此。拥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昆山经过“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的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为强大动力、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昆山之路”,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连续14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
昆山高新区区域面积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0万。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成为全国首家县级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4年11月,入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阵营。2019年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2.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2亿元,工业总产值1550亿元。先后被列为国家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打造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功率射频半导体产业创新基地,中科新蕴、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富士康一揽子计划以及费斯托、丘钛总部、桦汉总部等项目相继落户。
昆山阳澄湖科技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核心区、江苏省大学科技园、江苏省海外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昆山市“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之一。园内集聚了以昆山杜克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以昆山工研院等为代表的自主研发及科技服务机构,以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昆山分所、南大昆山创新研究院、浙大昆山创新中心、西电昆山创新研究院、沈自所(昆山)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以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基地、创业服务中心、启迪科技园昆山分园、昆山两岸青创园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载体,昆山智谷小镇入围全国50强最美特色小镇。目前,昆山阳澄湖科技园正围绕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核心区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高度集成的100平方公里教育科技产业园。
咨询电话:029-81891794
全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 |
招生专业 |
电子信息 |
学 制 |
3年 |
专业实践补贴 |
对于在联合培养企业开展专业实践的研究生,按当地标准获得企业的薪酬或相关补贴,并可获得相应的绩效奖励 |
录取方式 |
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线,由学院与联培单位联合复试确定人选 |
学习方式 |
课程学习阶段在西电进行,实践类课程、实习实践阶段在基地进行 |
学籍学位 |
录取学生均为西电正式注册学籍研究生,毕业后颁发西电毕业证与学位证 |
就业方式 |
双向选择,既可在企业实习中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也可在毕业后自行选择工作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简介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学院的前身是1947年8月创建于河北平山的中央工委青年训练班。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张家口军委工程学校、北京电子专科学校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发展时期。建校以来,学院为全国党政机关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2018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工程类别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教育部批准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获批为北京市博士立项建设规划单位;2019年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获批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先后题词勉励,江泽民同志还为学院题写了校名。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王刚、栗战书、丁薛祥等中央领导同志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多次亲临学院视察工作。
为适应党政系统对高层人才的需求,教育部2003年批准学院和360环球在线注册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教育部关于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研〔2003〕3号)。根据文件精神,双方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招生计划由学位授予单位负责向有关主管部门申报,并由有关主管部门下达至该学位授予单位,专门用于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
目前联合培养学科专业共有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2年可招生联合培养硕士兼职导师11人,信息与通信工程导师4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师7人。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联培项目介绍 |
招生专业 |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 制 |
3年 |
奖助学金 |
学费及奖学金政策按学校政策执行 |
录取方式 |
由相关学院统一确定复试分数线并组织复试录取工作 |
学习方式 |
课程学习阶段在西电进行,实习实践阶段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进行 |
学籍说明 |
录取学生均为西电正式注册学籍研究生,毕业与授位标准与其他学生一致,毕业后颁发西电毕业证与学位证 |
就业方式 |
自行就业 |
报考要求 |
全国高校有志于从事通信、计算机等方向科学研究的优秀电子信息类、数学类专业学子 |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简介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电子六所。现主要从事工业控制系统及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建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工控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骨干单位之一。下属13家全资、控股企业,从业人员2000多名,其中院士1名,高级研究人员、博士近百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7人。建所以来,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0520B、第一套汉字操作系统CCDOS等享誉全国的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广泛使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近年来,电子六所围绕我国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行业,如:轨道交通、交通、电力电网、核工业、石油化工、水利工程等,开展工业控制系统及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在先进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工控系统及安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圈,已成为我国工控系统及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的时期,我们将秉持以工控系统及安全业务为引领,高新电子业务为核心,现代信息服务业务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发扬“拼搏、奋起、创新、发展”的新六所精神,努力成为电子信息行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重要科研单位。
联系人:邹老师 张老师
电话:010-66608977 010-66608945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联培项目介绍 |
招生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方向) |
学 制 |
3年 |
奖助学金 |
学费及奖学金政策按学校政策执行,研究所提供实习实践阶段生活补贴、餐饮补贴,根据参与项目情况可额外享受项目津贴和交通补贴。 |
录取方式 |
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线,由学院与研究所联合复试确定人选。 |
学习方式 |
课程学习阶段在西电进行,实习实践阶段在研究所进行。 |
学籍学位 |
录取学生均为西电正式注册学籍研究生,毕业与授位标准与其他学生一致,毕业后颁发西电毕业证与学位证。 |
就业方式 |
就业为非定向双向选择。对综合考评优秀的学生择优入所,符合落户政策的留所毕业生优先解决北京户口、纳入事业编制。 |
报考要求 |
全国高校优秀电子信息类专业学子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CAEIT)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总体研究院,是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大型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工程总体研发及综合集成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建院30年来,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中心和平台任务电子系统研发环境,主要专业涵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发技术、平台任务电子系统研发技术、通用信息系统研发及服务技术、战略规划与科技情报技术等多个领域,自主研发的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家的重大安保、应急救援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国家级系统电磁效能测评中心、国家保密局测评分中心和连接全国多地的科研网络,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重点工程任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40余项,申请国家和国防专利百余项。
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包括“中国预警机之父”、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我国数字阵雷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吴曼青院士,“空警2000”总设计师陆军院士等人在内的一大批海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拥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覆盖9个二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院科研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课题饱满、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条件优越,研究生在学期间待遇优厚,管理体系健全,为每位学生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一个与我国电子科技领域大师及专家们的学习、交流、共事的良机。
联系方式: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高科技园双园路11号 100041
工作电话:010-6872176,68893226
电子邮箱:xwcetc@163.com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联培项目介绍 |
招生专业 |
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 |
学 制 |
3年 |
奖助学金 |
提供在学三年期间每月的生活补贴,实习实践期间除生活补贴外,另行提供每月的科研补贴、餐饮补贴、综合补贴以及节日福利,提供免费宿舍、报销探亲费、医疗费,并有学术交流、学术讲座等各类专项活动及福利待遇 |
录取方式 |
初试成绩达到学院复试线,由学院与研究所联合复试确定人选,与拟录取的学生签订正式的联合培养协议 |
学习方式 |
课程学习阶段在西电进行,实习实践阶段在研究所进行 |
学籍学位 |
录取学生均为西电正式注册学籍研究生,毕业与授位标准与其他学生一致,毕业后颁发西电毕业证与学位证 |
就业方式 |
就业为非定向双向选择。学生毕业时,可参加电科院的招聘考核,享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权;若另行自主择业,无需支付任何违约金 |
报考要求 |
有相关学科背景、高水平大学考生优先 |
其他学院联合培养项目介绍请关注学院相关通知。